过年习俗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年节起源于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活动。古人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人深信神灵是万事万物的主宰,认为天地神灵以及祖先神灵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古人重视信仰与祭祀,将黄道中推算出来的立春定为一年之首,在岁首黄道吉日举行祭祝祈年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敬重和敬畏,并祈求丰收。后由于历法变动,新年通常指阴历正月。
年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农历的正月初一现代定名为春节,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春’在古代很受人们重视,如有’双春’之年视为大吉的之年。除夕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年尾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守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春节又称之为过年。在南方大年三十交新岁称为过年,大年初一是新年。过年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才对,表示旧一年将过去,新一年将到来。
【年是什么呢?】
“年”是汉族民间传说的凶兽,头长尖角,在汉族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将年和夕都视作同一或同类神怪,那么关于年的传说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年的简介
年是一种凶兽,又名“夕”故过年又称“除夕”,每“年”一次出来害人,先人无法制服它。
也有人认为年和夕是两种不同的凶兽,但是在汉族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将年和夕都视作同一或同类神怪。
就古代汉语的词义来分析“除夕”,“除”由“去除”这一意义引申,有除旧生新的意思。(《诗经小雅小明》有“日月方除”,指新年后不久的初春季节。)“夕”则为“夜晚”的意思,或有“日之夕”、“月之夕”这样比喻的说法。所以“除夕”即为一年最后一天,是“岁之夕”,有除旧生新的含义。
关于年的传说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像往年一样,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浑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竟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汉族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佳节,它象征着团结、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希望。
民俗
后来,人们为了庆祝过年,并且防止年再出来伤人,他们每年腊月三十放炮、穿红衣服、贴红对联、敲锣打鼓。这种习俗一直延续下来,成为全世界庆祝人数最多,最热闹的节日之一。想了解更多资讯,可搜索福建石雕厂或者福建惠安石雕工艺厂找到我们闽兴福石业。
在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当前,春节已走出国门,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符号。如同西方的圣诞节,春节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