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房子,几千年来不断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住宅。《阿房宫赋》里说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独栋出”,表明与其他人类的物质产品相比,建筑与人有着更为密切和深刻的关系。
住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宗法礼节和等级尊卑等原因,最常见的是合院式住宅,就是由房屋四面围合成个院落,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封闭的、安静的生活环境。四面房屋围合成院,就简称为“四合院”,这种四合院在中国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
说四合院,那得从北京讲起,北京住宅分王府与普通四合院两种类型,前者专供清代帝王的王族居住,后者为一般百姓使用。王府也是四合院,只是规模较大,多由数重院落组合而成。而普通住宅只有单进或两进院落。
在以“礼”治国的中国古代,王府的大小,大门形式,屋顶形式,瓦件的质量、色彩等皆有规定。王府大门由单幢房屋组成,居于院落中央位置,门前两侧各有一只石狮子护卫。而一般四合院的大门只占住宅一边房屋的一开间,位居住宅的一角。这样的大门都是在一开间的两根柱子之间设置门框,框内安装大门门板,门板一侧有轴,坐落在一块石料上,以便旋转开启,这块石料称“门枕石”。
古代工匠多在门枕石表面施以雕刻,成为大门前的一种常见装饰。同宫殿门前、陵墓前的狮子一样都起着护卫,辟邪和防止妖魔侵袭的作用。供人居住的宅第更需要这种护卫,于是狮子出现在住宅门前,而门前两侧的门枕石便成了守门狮的最佳落身处。住宅因主人的身份与财势的不同而有大小之分,因而宅门也会有等级的区别,从而门枕石也有了高低、宽窄之别。
综观北京四合院住宅门枕石的形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一为石狮形,二为抱鼓形,三为石座形。
石狮形是在简单的门枕石座上加设石狮。
抱鼓形是将门枕石分作上下两层,下为须弥座,上为圆形石鼓;而守门狮雕在石鼓之上,狮子有大有小,有立的,有蹲的,有趴着的,有的只在石鼓上雕出一个狮子脑袋。圆鼓上的狮子虽体量都不大,但姿态多不相同,有的口中还衔有如意飘带,由嘴中伸出,左右盘卷直延伸到圆鼓和须弥座上,这种抱鼓形的门枕石在北京四合院里用得最多。
石座形门枕石造型规整,狮子雕在石座上端或蹲或立,也无定制。如果我们走出古都北京,前往临近的山西山东等地区察看,就会发现这种住宅门枕石上的狮子雕刻更加多样。
山西为古代晋商的故乡,这批颇具财势的晋商在外发财致富,返回故里,置购土地,修建家园,为后人留下了一批深宅大院。如今仍保存完好的晋中一带的乔家、王家、曹家等大院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这些大院的众多住宅门前的门枕石,总体造型可以说与北京住宅的门枕石基本相同或相似,大体上也可归纳为石狮、抱鼓与石座三种形式,但是狮子造型比北京的更为多样。同样在门枕石上雕狮子,山西的狮子形态更活泼,神态更丰富,有的大狮子足按绣球或幼师,但肩上可能还背负着一只小狮子。有的石座上会雕出一大数小多只狮子,嬉戏玩要。有的门枕石上的抱鼓变成一只圆球,圆球与须弥座之间有一层垫布,垫布四个角各藏着一只小狮子,在圆球顶上也雕有一大二小三只狮子工匠在这座大门两侧共雕出十只守门狮。
在山西晋东南地区的乡村住宅,为了显示宅主人的财势,在大门外檐又加了一层牌楼式的装饰,于是在大门两侧出现了大门的门枕石和牌楼的夹杆石里外并列的状况。夹杆石为抱鼓形,上端蹲着或趴着一只狮子,门枕石上多用蹲狮守门。有时抱鼓上的狮子不止一只,这样的守门狮除保持应有的威武之状以外,更增添了几分活泼热闹的气氛。由此看来,离开了京城,减少了朝廷规矩的限制,工匠更容易发挥他们的创造性,用他们的智慧创作出了更丰富多彩的守门狮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