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虽然以木构架为结构,但房屋的墙体,除了在少数地区用泥土或石料筑造外,绝大部分地区都用的是砖筑墙。由于中国建筑多以群体出现,喜采用四面房屋围合成院落的形式,房屋的正面都朝向院内,房屋的主要门与窗也集中开设在正面因此一幢房屋的墙体大部分处在房屋的背面和左右两侧的山墙。这里要介绍的就在这些砖筑墙体上的装饰。砖筑墙体上的装饰有地下墓室墙上饰、附在砖墙上的砖、墀头和廊心墙上的雕刻以及墙上的通气孔等. 本文重点讲砖墙本体上的装饰。
安徽泾县一带生产一种表面带有水波、流云般印纹的灰色砖,用它砌出的墙面本身就具有一种形式美。有时工匠在平整的墙面上划出一部分,带有同样花纹的方砖铺砌,更加显示出这种形式之美。
山东栖霞牟氏庄园是一座很大的地主宅院,宅内厅堂廊屋连片,在这些房屋上也是用墙体本身达到装饰效果,但它们的风格却与泉州杨阿苗宅不一样。这里房屋的外墙用砖与石料两种材料砌造。石材坚实,承重耐压,防水、防潮性能都比砖强,所以都用在墙体的下段作为基座。在它的上面即为砖墙,但在山墙的檐口挑出部分,有时也用条石作挑梁,它在结构上比层层挑出的砖更坚固。有时在大面积的砖墙墙体中加若干道水平的石梁,可以加强砖墙的整体性。由于中国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房屋外墙一般不承载屋顶的重量,所以为了减轻墙本身重量和节约砖材降低房屋造价,有时用空斗墙砌法或者用质量较差、表面比较祖糙的砖材,再在这些墙表而抹以灰面,这是常见的白粉墙。